艾德在東森新聞網看到一篇報導, 關於外籍英語教師的爭議, 現在流浪教師太多, 為何政府一直要找外籍教師呢? 師資品質如何? 那要如何降低流浪教師的數量呢? 老外教的比較好嗎? 說難聽一點, 他連中文都不懂要怎麼跟學生溝通. 這樣做只會加強政府否定本國教師的教學能力. 唉…
以下是該篇新聞報導:
資料來源: 東森新聞網
來源網址: http://www.ettoday.com/2004/11/09/141-1710690.htm
是否該引進外籍英語教師?一直是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教育話題,而隨著日前教育部正式引進首批外籍英語教師,也讓這個話題的爭議性再度引爆。
對於外籍英語教師的引進,教育部一直抱持著較為正面的看法,教育部的官員樂觀的認為,外籍教師的引進,將有助於改善英語雙峰化現象,或是改善偏遠地區英文落差現象,因此教育部願意付出較高的待遇,聘請外籍教師來台任教。
根據國教司長吳財順指出,外籍教師的引進將採取「小量試辦、中量推廣、全面實施」三階段,預計今年將引進卅名外籍教師,明年國小英語教學向下延伸到小三,則將引進一百廿名、後年二百名,九十六學年則將擴大引進三百名。
要討論外籍英語教師的引進這個問題,首先就必須釐清,英語雙峰現象的產生,以及偏遠地區英文落差現象是如何產生?按照教育部的邏輯,顯然是因為偏遠地區缺乏英語師資,所以才會產生英語落差現象,為了解決偏遠地區英語師資的缺乏,所以要引進外籍英語教師。
可是這樣的論述,卻產生了非常弔詭的現象,如果教育部的論述是成立的,教育部首先要做的,就應該是盡速補足偏遠地區缺乏的英語師資,而不是引進外籍英語教師,補足偏遠地區英語師資,與聘用外籍英語師資,顯然毫無邏輯上的必然性。而教育部的作法卻是捨本逐末,不先考慮補足偏遠地區的英語師資,卻寧願花大錢,從國外引用外籍英語教師來台任教,教育部的考量,讓人感覺匪夷所思。
其次對於外籍英語師資的聘用,給予較高的待遇,對於本國英語教師來說,無疑是對於其英語教學能力的否定,而教育部也沒有任何數據可以證明,外籍老師在英語教學能力上的表現,是普遍超越本國籍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。
而引進外籍師資,最大的問題在於,語言文化上的不同,如果外籍英語教師,連國語都說不好,如何跟偏遠地區的學童溝通,而且即使到了九十六學年度,外籍英語教師的總額,也不過三百人,如何藉由三百名外籍英語教師,在兩三年內的教學,就能夠改善英語雙峰現象以及偏遠地區英文落差現象,個人抱持著非常懷疑的態度。
教育部改善英語雙峰化現象以及改善偏遠地區英文落差現象的用心,是非常值得肯定,但是做法則需要再詳加考慮,現有師資培育體制內英語師資培育人數,早已超越偏遠地區英語師資的需求人數,教育部如果能夠善用師資培育體系內的英語培育師資,對於志願優先分配到偏遠地區任教的英語教師,採用高薪鼓勵政策,筆者相信偏遠地區英語師資的缺乏問題,應該能早日獲得改善與解決。
1 comment
假如我們可以強老師英文程度,不僅可取代外籍英文老師並且可去美國加州當老師聽說年薪台幣150參考來源www.chinese-nurses.com